1、“桃源工”的傑作
  本報記者 文熱心 周勇軍
  “桃源工”這個名字,現在人們聽來可能覺得新鮮,可在明清時期,卻是名聞全國。
  “桃源工”的主體是木雕師傅。他們被請進故宮,專門雕龍刻鳳,打造皇家氣派。
  其實,我們平日見過許多“桃源工”的傑作:北京故宮的雕梁、岳麓書院的乾隆皇帝的“道南正脈”賜匾、桃花源百床館那些千姿百態的雕花床……
   2、“桃源工”的出名
  記者5月下旬到桃源尋訪。對這段歷史,“桃源工”傳人之一程冬初說得清楚。
  1491年,明憲宗第十二子朱樞封王於常德。為修建王府,他從京城皇宮調集大批能工巧匠,將精湛、豪華的宮廷營造藝術及雕刻技藝帶到了常德,與桃源原有質朴大氣的雕技有機交融,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“桃源木雕”。清代康乾年間,“桃源工”屢被召進宮內做工獻技,木雕技藝水平也達到頂峰,蜚聲朝野。清帝遜位後,這批工匠返回家鄉,其技藝為民間服務,在沅澧流域代代相傳。“桃源工”的生活、建築作品,內容豐富多彩、刀法細膩圓潤,兼備宮廷的大氣、雅緻和民間的清新、活潑。
  另一位“桃源工”的傳承人告訴記者,他聽父親說過,有人在宮裡雕了一輩子,老死在刻桌邊。
  3、“桃源工”的再興
  一個時期,“桃源工”沉寂了,其名再興在上個世紀80年代。
  記者在縣城非遺傳承中心遇上了“桃源工”傳承人之一的朱德元。他記得,1964年出生的他當時不到20歲,隨父親到桃源玉器廠做底座。一天,桃花源景區來了一位領導,說是請他們到長沙修複岳麓書院。原來,岳麓書院要重新開放,可主持者遇到了一個難題,到哪裡尋找老工匠?一個老家桃源的教授說起“桃源工”的故事,於是一個“請”字讓朱德元父子重出江湖。朱德元記得,父子倆在那裡一干兩年多,所有的木雕,不管是修理的,還是新配的,都出自他們之手。他就親手修理過乾隆御賜的“道南正脈”匾,那匾飾邊損壞了。這飾邊的木雕好複雜的,光龍就有八條,由海水、雲彩襯托。他和父親使出渾身解數,採用了桃源木雕中浮雕、陰雕、穿雕、圓雕、立體雕、鏤空雕等所有技法,將這匾修複如原,院方非常滿意。
  他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,鳳凰古城、澧縣文廟、瀏陽孫思邈公園等裡頭的木雕大都出自他們之手。
  4、“桃源工”的近親
  在採訪時,朱德元和侄兒朱斌正在雕刻桃木劍,他雕劍套,侄兒雕劍柄。他們的主要工具就是鑿刀,平鑿、圓鑿、三角鑿、斜鑿、反口鑿,大號、中號、小號,林林總總每個人面前有好幾把。據他們說,一個“桃源工”得有120把左右的鑿刀才能獨自出門闖江湖。
  朱德元說,搞木雕一般要五道工序,即裁料、繪圖、雕刻、打磨、做漆。記者疑惑,漆匠不是獨立的手藝麽?他笑笑:岩(石匠)、木(匠)、雕(木雕)、畫(工藝繪畫)、漆(匠)的老祖都是魯班。民間傳說是,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,各鑿成密佈的淺槽,合在一起,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,就把米面磨成粉了。畫匠,大概是魯班發明瞭墨斗之類的工具吧!至於油漆匠尊魯班為師,大概是沾了妻子的光。傳說是一天魯班外出,有人來找他去修屋梁,班妻就叫一個小徒弟去修。不一會兒,小徒弟跑回來說:“木頭太舊了,修出來也不好看。”班妻說:“你用水和點膠泥、紅土,抹到木頭上,不就像新品了!”小徒弟返回照著她的話做了,果然顏色鮮亮了許多。這就是建築物髹漆的開端。當然,也有的地方奉唐代吳道子和宋代普安和尚為油漆匠祖師爺,大概是因為畫家擅長調色的緣故吧。木匠、木雕奉魯班為祖師就不用說了。  (原標題:尋訪“桃源工”(上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wvwhaloro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